厦门港集装箱码头。(本文图片由 本报资料室 提供)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
近日,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接听12345市政务热线时介绍,厦门正在以更高站位谋划港口未来发展,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的世界一流港口。
该负责人表示,面对挑战,厦门港确立了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一方面,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的世界一流港口,并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效便捷国际航运中心;另一方面,推动港城深度融合,成为厦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支撑,以港口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持续提升港口辐射力
8月17日凌晨,在厦门海关监管下,“迈瑞特斯库迈”号货轮满载大理石制品等货物从厦门港驶往印尼,标志着厦门至印尼新航线顺利首航。
“该航线由迈瑞特斯(MTS)独自运营,实行月班运营,从厦门出发,途经青岛、上海后向南直达雅加达,在雅加达、泗水、孟加锡装载货物后再返回厦门。”中国(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船舶调度丁伟介绍。
与厦门港传统的印尼航线相比,该航线挂靠港更少,航线运行时间缩短了近25%,有效强化了厦门港与东南亚港口之间的联系密度与合作深度。该航线既能满足沿线贸易伙伴对于稳定运输周期的需求,同时又通过集中调配运力,实现物流成本优化,尤其适合大宗商品、工业零部件等对运输时效要求相对均衡的货物。
今年1—7月,厦门港集装箱业务稳中向好,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98.39万标箱,同比增长1.83%。“丝路海运”、海铁联运等业务发展不断提速,助力厦门港持续拓展货源腹地,不断提升港口辐射力与竞争力。
作业量不断攀升的背后,是码头积极联合海关等部门推动通关与作业协同优化,完善船舶保障体系。
“丝路海运”是我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拥有跨境电商快线、印度石材、巴西铁矿石等特色航线。面对跨境电商“批量小、批次多、时效强”的核心需求,厦门港海天码头整合东南亚航线资源,推出“丝路海运跨境电商快速通道”,跨境货物抵达菲律宾仅需2天,抵达越南仅需2—3天,效率提升20%以上。
今年1—7月,“丝路海运”跨境电商快线集装箱吞吐量达2.39万标箱;厦门港61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3.86万标箱,同比增长5.93%。
不断加快绿色智慧转型
4月8日,2024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出炉,厦门港海润码头《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港区全作业链智能化改造成套技术及应用》项目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据了解,该奖项为行业重要大奖,全国仅三个项目获此殊荣,这标志着厦门港科技创新水平已达到全国乃至全球一流水平。
近年来,厦门港不断加大港口绿色智慧转型力度。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于2020年7月启动海润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工程,这是全国首个对传统集装箱码头进行全港区、全作业链智能化改造的创新工程,也是厦门港积极响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打造智慧码头的重要举措。
不仅是海润码头,海天码头的智慧化步伐也持续加快。
作为厦门港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海天码头是东渡港区的核心作业码头,主要承接厦门港近洋航线、对台航线、“海丝”等航线的船舶作业。
为进一步提升码头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海天码头正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目前已在港区覆盖5G网络,投用iTOS智能生产调度系统,并持续对传统龙门吊、桥吊等进行远控升级;在保证码头正常作业的前提下,同步对码头堆场开展自动化配套改造。
今年3月,海天码头首台电动正面吊正式“上岗”。与传统柴油动力设备相比,这台正面吊更加安静,且功率充足。
“电动正面吊优势在于功率大且1小时就能充满电,可连续作业8小时以上。”海天码头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正面吊带有能量回馈系统,可回收下降势能和制动能量,进一步降低能量消耗,延长续航时间。
近年来,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启动“集装箱码头装卸设备和水平运输车辆电能替代行动”,大力推进设备电动化改造,打造“全电码头”。
该集团首先是对有“油老虎”之称的龙门吊实施“油改电”。改造前,龙门吊每天要消耗5吨多的柴油,油罐车每天要在港区来回跑十几趟才能“喂饱老虎胃”。如今,该集团旗下码头181台龙门吊已实现100%用电作业,其中161台还应用了能量回馈技术,将起升机下降产生的电能回收并回馈到电网,进一步提高降耗效果。
“我们还将对2台龙门吊进行全功率锂电池驱动改造。”工作人员介绍,现行的龙门吊作业动力来源于滑触线(市电),一旦停电就无法作业,而全功率锂电池驱动龙门吊可以使用锂电池动力连续作业10小时。
“含绿量”背后还有成色十足的“含金量”。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家标准集装箱码头作业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为24吨标煤/万标箱,当前该集团为17.29吨标煤/万标箱,打造了绿色港口建设的“厦门标准”。
努力建设国际一流邮轮母港
9月20日,丽星邮轮“领航星”号满载2200余名境内外旅客缓缓靠泊厦门国际邮轮母港。这是该轮首次访厦,也是丽星邮轮时隔5年再度重返厦门。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与丽星邮轮等优秀合作伙伴强化联动,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为成为世界一流国际邮轮母港、实现港旅融合、港产融合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总经理黄育斌表示。
近年来,厦门港不断丰富邮轮旅游产品,开辟至菲律宾、日本等地的邮轮旅游航线,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厦乘坐邮轮,并充分发挥邮轮旅游作为高端旅游项目的带动效应,促进旅游、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态集聚和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今年已累计接待邮轮26艘次,旅客吞吐量超6.1万人次。从“爱达地中海”号开启今年首条“海丝”航线,到连续迎来“欧罗巴2”“芮吉塔”号等5艘访问港邮轮、近4000名境外旅客,厦门邮轮母港优势正加速释放。
今年以来,厦门聚焦凸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核心优势,全面提升来厦旅客体验。
围绕闽南文化深度游,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在5月盛大开园,以“体验式非遗博物馆”特色收获好评;围绕鼓浪屿登岛游,客船、码头、票务服务已全面升级,“厦鼓最美候船厅”闪亮登场;围绕海上游,“屿见·厦门海上游”入选全国水运旅游产品示范、全国首个海上音乐餐秀《鼓浪往风》、全国首个海上闽味宴客厅《鹭江宴》接连亮相,为打造个性化、特色化邮轮航线产品奠定基础,更为邮轮来厦旅客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任国岩表示,将以“领航星”号首访为契机,与丽星邮轮及各方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共同把握中国邮轮市场复苏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携手将厦门港建设成为辐射海峡、连通世界的国际一流邮轮母港和邮轮旅游目的地。
(全媒记者:王有哲)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