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永高速德化段智能建造梁场。(泉州德化政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供图)
群山叠翠间,机械轰鸣奏响奋进强音。近日,政永高速公路德化段项目全线4112片预制梁片生产任务提前完成,项目唯一钢箱梁工程亦同步启动架设。这一“梁片收官﹢钢箱梁启动”的双节点突破,为这条闽中交通大动脉贯通按下了“加速键”。
3天“炼”出一片梁
科技破解千片预制难题
“传统工艺需要8天,现在只要3天。”走进泉州市首座智慧化预制梁场,泉州德化政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简称项目公司)总工程师万有清指着高速运转的生产线介绍。作为桥梁工程的“骨骼”,4112片梁片的预制曾经是制约工期的“拦路虎”。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建设团队颠覆传统工艺,打造出集“智能生产、数字管控、绿色建造”于一体的现代化梁场。
在全封闭钢结构厂棚内,全自动液压模板与不锈钢面板精准合模,智能振捣系统根据预设参数完成混凝土浇筑;养护区蒸养棚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调节温湿度,让梁片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快速“成长”;数字孪生平台上,每一片梁的钢筋间距、混凝土强度等数据均实时更新,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周期可追溯管理。
这套“智慧组合拳”不仅将单片梁生产周期缩短了62.5%,还收获了梁片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的佳绩,树起泉州市交通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10段“钢积木”空中拼接
毫米级精度上跨高速
“要在运营中的厦沙高速公路上方,将68米钢箱梁精准落位,就像空中‘穿针引线’。”在德化枢纽互通施工现场,项目公司工程部负责人陈剑龙这样形容任务难度。作为项目唯一钢箱梁桥,C匝道2号桥第一联钢箱梁需在12米高空跨越既有高速路基,如同在飞驰的车流上方完成“空中搭积木”。
为此,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工厂预制﹢分段运输﹢智能顶推”工艺,将588.8吨重的钢箱梁分解为10段“钢积木”运至现场,由400吨级智能步履式顶推设备完成架设。10台液压千斤顶同步发力,结合北斗定位系统实现0.1毫米级位移控制,横向纠偏精度可达正负2毫米。监控大屏显示,钢箱梁以每分钟5厘米的速度平稳滑移,最终精准落位。这一技术既保障了既有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相较于传统方法又能大幅节约工期。
项目公司总经理王振端表示,接下来项目将抓紧推进桥面系施工,确保这条交通大动脉早日串联闽中城市节点。政永高速公路建成后,将连通德化石牛山景区、九仙山景区、陶瓷文化旅游区、戴云山生态保护区等重要节点,德化至福州车程将缩短约1小时,对完善闽中交通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思晓 余支福 檀署忠)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