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重走闽西红色交通线 _ 媒体视点 _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今天是: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交通要闻 > 媒体视点

重走闽西红色交通线

来源:中国交通报 版次:第04版:出行 时间:2024-06-06 17:01 浏览量:737
| | | |

  5月17日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春夏之交,雨后初霁,驱车穿越闽西山区,走进一座不期而遇、看似不起眼的老式建筑,其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这里便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地下交通站。英烈千古、英雄不朽,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追忆、瞻仰、缅怀。

  如今,更多领域正与旅游相加相融、协同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为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红色旅游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今日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让我们一起开启红色之旅,看福建交通如何守正创新,促进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古城镇“永源祥”红色交通站

  

“永源祥”红色交通站的方形门洞

  

  “永源祥”杂货店旧址,坐落于古城镇古城村中街余宅37号,是红色交通线福建境内最后一站。“永源祥”整座建筑除常规的前门、后门外,左右还有4个便捷通道,出入非常方便。临街店门上有一个造形奇特的方形雕饰门孔(俗称“手门”,类似现代猫眼),便于传递情报文书、物品等。当年的地下党员、工农积极分子经常在这里秘密接头、传递消息,是一个重要的红色地下交通中转站。

  “永源祥”东家的女婿、革命烈士刘宜辉,曾经担任古城暴动总指挥。为配合红四军挺进长汀城,古城暴动一举歼灭了驻古城的国民党武装,缴获步枪百余支,捕获计划逃往瑞金的长汀劣绅官吏、反动武装分子100余人。

  春生公祠

  

  

  被称为“红色小上海”的长汀县交通便利,是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在长汀境内,有13个可以确定的重要交通站点。长汀第一大站春生公祠(长汀县苏维埃政府、汀连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始建于清代,是客家民居中典型的全围式传统民居,正门楣阴刻的“令史余芳”四个大字依旧清晰可见。

  春生公祠是当年传递信件情报、运输武器物资、护送干部和开展隐蔽战线斗争的入汀第一大站。此外,该站还参与护送转运了苏区300万人民每年需要的食盐、布及其他紧缺物资。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叶剑英、刘伯承、聂荣臻、瞿秋白等200多名党政军干部都曾到过这里。

  碧沙红色交通站旧址

  

  

  青山环抱,阡陌纵横,一片祥和宁静,这里是白砂镇碧沙村——上杭县最早的县治所在地。碧沙村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设立,村里古县衙遗址的残垣断壁,仍能让人联想到1000多年前的喧闹与繁华。

  在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为了保障安全,曾经实行过一整套秘密工作方法。例如,在交通站点的安排上,有的以家庭形式出现,有的则以店铺或者学校形式出现,甚至有的点还出现在娱乐场所。碧沙红色交通站旧址,原为商铺,1931年中央交通局在此秘密设立交通站,主要任务为递送党中央与中央根据地之间的重要文件书信和情报、护送出入中央苏区的重要干部、采购并运送中央根据地急需的物资等。

  虎岗红色旧址群

  

  

  1930年12月15日国民党进占龙岩城后,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等党政军机关40多个机关单位迁至虎岗镇虎西村、虎北村和虎东村等地,于是虎岗便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闽西交通大站最早就设立于此。

  虎西村成为闽西苏维埃政府党政军和政法、经济、文化等机关主要驻地,当地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参与前三次反“围剿”斗争,积极发展生产,千方百计帮助红军赤卫队筹措粮食等物资,帮助护理红军伤病员,有力地支援了反“围剿”斗争。

  合溪孟良公祠

  

  

  合溪镇溪南村孟良公祠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一座中站。1931年12月,时任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经中央红色交通线进入合溪,就住在孟良公祠。此时,恰逢共青团永定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周恩来被邀请在团代会上为与会代表作报告。

  周恩来作了1个多小时的讲话,讲了国际国内形势,讲了反“围剿”斗争,讲了青年团工作。他充分肯定了永定县的青年工作,并就如何做好团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与团员青年代表一起参加联欢晚会后,周恩来离开合溪,前往长汀、瑞金。

  西溪赤寨会议旧址

  

  

  1935年4月,党的创始人之一、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的陈潭秋,以中央分局代表名义,在永定西溪赤寨村的一个瓦窑里召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史称“赤寨会议”。会议将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的任务由“保卫苏区,等待主力回头”转变为在敌后开展广泛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并且制定了与这一任务相适应的方针和作战部署。

  赤寨会议是在闽西南革命危急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闽西南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形成和实现从正规战向全面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对于闽西南红军游击队坚持3年游击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金砂红色旧址群永昌楼

  

  

  闽西交通大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在内地设立的唯一大站,站址先后建于虎岗镇虎西村和金砂镇上金村(古木督)永昌楼。当时,永昌楼对外称“闽西工农通讯社第一分社”,站长先后为李沛群、蔡翼清。永昌楼于1934年被国民党烧毁,同年8月修复,1978年因洪水坍塌,2017年在原址重建。

  2019年10月28日,中央红色交通线暨金砂红色小镇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整合了红军街、张鼎丞同志故居遗址、永定暴动遗址、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永昌楼等知名旧址。从伯公凹一路北上,横穿城郊、凤城、西溪、金砂、合溪、堂堡、虎岗、高陂等乡镇,中央红色交通线将沿途旧址串点成线及面。干净整洁的街道上,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昔日的“红旗不倒”之地,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入闽第一站”伯公凹

  

伯公凹交通小站

  

  闽粤交界处的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桃坑村伯公凹,绿树成荫。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由广东进入福建的第一站、白区进入苏区的第一站,也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非常重要的一站。为了守护中央红色交通线,伯公凹群众几乎家族式地参加了交通站的工作,不足30人的村庄里有10多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伯公凹七烈士”红色交通员英雄群体。

  伯公凹交通小站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正厅四间一厅构造。阳光下,伯公凹交通小站邹氏祖宅仍屹立在深山密林当中,这座两层土木结构的房子外墙上,烟熏火燎痕迹依然清晰,记录着当年那段峥嵘岁月。

  (记者:刘雨静 通讯员:刘丙轩 陈勤思 袁燕飞 张秀   本版图片由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