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阿布书记”:扑下身子 为乡村振兴做实事 _ 媒体视点 _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今天是: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交通要闻 > 媒体视点

“阿布书记”:扑下身子 为乡村振兴做实事

来源:东南网 时间:2024-07-01 17:33 浏览量:228
| | | |

  东南网7月1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洪振威) 在漳州市诏安县梅岭镇腊洲村,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阿布书记”。他就是福建省交通厅驻村干部梁志埠。三年的驻村时间里,他的努力让腊洲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村民的观念转变了,回乡创业的青年多了,当地的产业富起来了!

  三年前,梁志埠作为省交通厅选派的驻村干部,来到了漳州市诏安县梅岭镇腊洲村。梅岭镇作为诏安县牡蛎主产区,牡蛎产量占全国的10%。但在腊洲村,牡蛎生产依然以为粗加工为主,经济附加值不高。长此以往,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经过调研走访、查阅资料后,梁志埠和村“两委”商量后,提出“靠海吃海、注册公司、打造品牌”的经营思路。他动员并支持村里陈雨鑫等3名“95后”小伙子返乡创业。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小伙子们打造了“贝香岸”“海吧生蚝”等三倍体牡蛎品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腊洲村牡蛎全产业链去年营收突破1亿元。

  

腊洲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志埠与村民们交流。

  

  “这样一家青创企业,就可以带动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我们希望把乡村打造得更加宜居宜业,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推进共同富裕。”梁志埠说。

  村里正一点点发生着改变。以前,村民商洪娟之前只能在村内马路、巷道上作业,夏天非常热又无法保证食品卫生,现在利用家中闲置土地建立了鲍鱼菜串苗加工厂。“现在村民在我这里打工不用风吹日晒的,工作环境改善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效率也更高,以前每天承接是一辆大货车的量,现在基本是两辆,加上场地租金、现场管理费,我每天可以多收入七八百元。”商洪娟笑呵呵地说。

  看到家乡的变化,许多乡亲选择回乡发展,但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又亟待解决。

  在梁志埠到任时,腊洲小学仅设有一至三年级的教学点,四年级的学生便要去镇上或其他村的小学就读,十分不便。他多方奔走,加快推进新村小建设。2023年9月,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所六年制的腊洲小学顺利建成。“2023年,腊洲村终于有了一所完全小学。“孩子们上学方便了,家长的负担也减轻了。”腊洲小学沈顺快老师对小学的发展感到十分的开心。

  

腊洲村举办“家燕归巢 我与家乡共成长”返乡大学生与在村学生座谈交流活动。

  

  “村民观念转变才能促进村庄发展”这是梁志埠的驻村感悟。驻村以来,梁志埠调查研究发现村民的固有思维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梁志埠介绍道:“我们发现上大学的青年人与村中的年轻一辈互相不认识,村民也羞于或者以错误的方式向家人表述自己心中的想法,造成了许多误会,这样长久以往对村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为了让村民从思想上得到认识和突破,梁志埠开始从“举办乡村村晚”入手转变村民的思维。

  

2023年腊洲村“村晚”现场。

  

  办“村晚”一开始并不容易。“最早连个像样的节目都凑不出。活跃点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一般不愿意“抛头露面”。如何将分散的民心凝聚起来?梁志埠亲自主持村晚,计划的名额很快就报满了。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潮剧对唱《京城会》诏安话快板《合乡平安》节目轮番上演。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村庄的村晚。演出现场人头攒动、村民热情高涨。乡村村晚的举办帮助村民在家乡找到凝聚力与归属感,村民矛盾摩擦少了,责任担当多了,村民对村务愈发上心。村民之间的感情,也在大家凝心聚力干一件事时得以加深。

  “阿布书记,我们一定按你建议继续把村子好好发展起来。”三年的驻村生涯即将告一段落,村民们对他更是依依不舍。梁志埠说,3年驻村时光,让我脚下沾了更多泥土,心中沉淀了更多对群众的真情。今后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永远忘不了这方热土和亲人一般的村民。

  (以上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