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4天攻坚!这台老桥吊装上“中国芯”

来源: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时间:2025-08-22 10:36 浏览量:{{pvCount}}
| | | |

厦门港国际货柜码头QC9#桥吊

  近期,厦门港国际货柜码头经过24天攻坚,成功对QC9#桥吊电控系统开展国产化改造,在降本增效的同时解决了关键备件“卡脖子”问题,为行业同类型老旧设备改造提供成功范例。

  国际货柜码头的QC9#桥吊,投用至今已近20年,原装进口电控系统已经老化,如不及时更换,将严重影响该设备的生产保障能力及设备安全。

  据了解,原装进口电控系统的市场价格为300多万元,且交货期长达4个月。相比之下,若采购国产电控系统进行改造,成本将大幅压缩至200万元以内,交货期也仅75天,维护成本可降低30%。然而,桥吊使用国产电控系统,在厦门港没有先例可循,即便在整个行业内,也鲜有案例可以借鉴。

  更要命的是,QC9的“座位”刚好处于该码头11台桥吊中间,长时间停机改造将对船舶作业安排造成影响。同时,为保障码头生产作业,QC9将不得不随时“被迫”移动,为其他作业桥吊腾出空间,这势必对该桥吊的电控系统改造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难度高、时间紧等多重挑战,码头成立跨部门项目小组,采用“诊断-攻关-实施”改造方案,细致对比原系统和国产系统之间的特点,找出差异,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与供应商深度合作,成功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新老系统数据无缝对接、驱动控制算法优化升级;将硬件改造与后台模拟运行调试同步推进,不断优化调试控制程序及变频器参数。

  为解决桥吊改造期间需要随时移动的难题,项目组一边优化泊位计划,尽可能减少QC9移动次数,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将拆装时间压缩至最短,成功将每次移桥的时间从90分钟压缩到20分钟;一边将改造工作化整为零,结合船期安排,利用泊位空档期,以“游击战”形式开展项目攻坚,最大化利用时间进行改造,最终提前完成任务。

  经测试,改造后的系统在响应速度、能耗控制等方面的关键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下一步,厦门港国际货柜码头将持续深化精益管理在重大技改项目的全流程应用,助力推进港口核心装备国产化迭代。(厦门港务集团、厦门港口局)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