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智”造港口 逐“绿”前行 _ 数智赋能 绿色转型 _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今天是: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

“智”造港口 逐“绿”前行

——厦门航标处助推厦门港绿色智慧转型
来源:中国交通报 版次:第05版:水运 时间:2024-10-29 15:58 浏览量:197
| | | |

  近日,“厦门5G智慧码头项目”在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5G应用融合技术专题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作为推动厦门港智慧、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成员单位,近年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厦门航标处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持续完善智能航海保障港口支持系统建设:强化多功能航标建设、深化航标智能巡视仪应用研究、开发环保防污涂料……通过持续发力,为智慧绿色厦门港建设贡献航保力量。

  

厦门航标处在厦金航道投放多功能航标。

  

  全局谋划 顶层设计坚实有力

  近年来,厦门航标处主动作为、服务前移,参与厦门智慧港口建设工作机制,为厦门港智能航运顶层设计出谋划策。

  2019年10月,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与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海事局、漳州海事局联合签署了《智慧厦门港合作协议》,明确了推进智能航运创新技术应用、完善法规标准与监管机制建设、加快智能航运保障体系建设、培育智能综合服务新模式等主要任务。

  2021年4月,由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海事局、漳州海事局联合主办,厦门航标处承办的海事服务与智慧厦门港建设研讨会在厦门举行。会议紧扣厦门港在“一带一路”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作用,推进智能港口、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航运监管、智能航运服务等智能航运五要素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厦门港智能升级优化、智造创新集成、智慧运营监管。

  2022年4月,在厦门港高质量发展指挥部会议上,厦门航标处作了题为“厦门港高质量发展港口支持系统(航海保障)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建议。今年9月19日,厦门航标处处长林璟芳参加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第三次总指挥会议,该处“基于航保数据的海上船舶动态智慧监测系统建设—航保技术服务应用平台”作为智慧港口建设系统组成内容,将由指挥部统筹部署后组织实施。

  项目以厦门航标处所管辖的航标基础设施为依托,旨在强化海上数据共享利用,推动传统航标赋能升级,打造多维感知、精准高效的航海保障服务体系,为航海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导助航信息和深度智能化、多元化航保服务。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厦门智慧港口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和第三方造价评估。项目建成后,将提升航道安全信息保障与导助航服务水平。

  围绕“航海保障智能化”这一主线,厦门航标处近年来在航保设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上持续发力,致力于航标管理智能处置、智能应用的研究,推动智能处置能力转型升级。着力在航标管理信息化上下功夫,建立了以航标基础数据管理、物资管理、统计分析为基础,航标规划管理、航标运行保护及航标养护为核心的业务体系,建成了包括航标遥测遥控、业务运行管理、数据采集、视频巡检等12个信息化系统。以现场监控和数据采集为手段,搭建了涵盖航标动态发布、数据信息共享等内容的对外服务窗口,实现了关键业务的信息化建设。

  落细落实 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厦门航标处历年获得的专利。

  

  每年8月16日,福建南部沿海正式开渔,大量渔船成群结队出海。因渔场与商船习惯航线重叠,极易发生与渔船的碰撞事故。为提高商船渔船海上航行意识,防范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2022年以来,厦门航标处依据福建海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公布的“商渔船碰撞高风险警示区”,设置了部分AIS虚拟航标对辖区警示区域予以标识,为往来商船和渔船提供警示。

  近年来,厦门航标处立足技术优势,及时跟踪辖区相关单位数据应用需求,为辖区涉海部门提供AIS数据技术支持,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有效维护海上治安秩序和海洋生态环境。其中,围绕“平安海域”建设,为厦门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办公室、福建省海洋渔业局渔船监管系统、厦门港引航站、福建海事局及各分支局VTS交管中心等单位提供AIS实时数据接入服务,满足厦门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海上公共安全数据需求,保障海上交管指挥系统数据实时性,提升了厦门VTS中心海事监管及海上搜救中心精准搜救能力。

  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厦门航标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厦门港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注智赋能。

  厦门航标处基于AI及多源数据融合等技术,建立了航标漂移分析数学模型,建成了航标智能处置系统等应用平台,开发了航标巡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研制了航标智能巡视仪。该技术成果能够通过高清摄像头采集影像,实现对浮筒水线以上的具体损坏内容识别判定,为提高航标巡视巡检效率、维护航标运行稳定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同时,开展基于三维视景的厦门湾水域航标助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从航海者的三维视景和卫星俯视二维视景引导船舶进入厦门港各个航道,根据船舶实际情况,为驾引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航标配布和助导航信息。此外,厦门航标处还联合厦门大学共同开发适用于浮标的新型环保海洋防污涂料,该涂料对海洋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小,且具有密度低、干燥速度快等优点,施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该项目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2项,2022年获得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

  提质升级 信息感知网赋能添力

  2022年5月31日,厦门新机场运砂航道JH14号多功能灯浮成功投放,这是厦门航标处继研发应用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航标助航信息发布平台等之后,为提升航标服务水平、保障船舶通航安全、服务港口经济发展推出的又一创新举措。

  “航行船舶通过导助航设施进行船舶定位导航、识别航行水域障碍危险,但还会受风、浪、流及能见度等通航环境限制。多功能航标通过在航标上搭载信息采集设备,实时获取海洋气象、水文信息,经由5G网络实时传输到用户,为船舶提供更加全面、准确、量化的海上环境助导航信息服务。”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掌握辖区海上信息数据采集应用现况,厦门航标处多方走访,了解用户对海上数据需求和设想,以多功能航标建设为突破点,致力于构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航保大数据感知体系,为保障船舶安全、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保障港口智慧绿色发展提供航保数据服务支撑。

  2021年以来,厦门航标处联合气象部门部署建成九节礁灯桩、赤鼎屿灯塔等7座航标自动气象观测站,初步构建了多功能航标气象数据感知网。航标自动气象站能实时采集发送通航需要的多要素气象实况,供船公司、驾引人员、港航企业、海事局等有关单位参考使用。

  此外,在厦门水域择点投放JH14号、JT13、LNG8号、“厦门口”灯浮等4座多功能航标,通过在多功能标搭载气象、水文等传感设备实时获取海洋气象、水文、水质等参数,利用5G网络将灯浮周边海域通航、水文气象等情况实时传输到智能信息集成终端,由集成终端进行数据处理,并转发到各通信终端上,解决偏远海域因网络信号盲区而产生的实时感知、监控难问题。

  下一步,厦门航标处将持续发力智慧航保建设,打造一个具备通航环境感知能力、航保信息服务能力、智慧分析决策能力的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航保支持系统,助力厦门智慧港口建设,努力实现航海保障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记者:蒋利 通讯员:王雅馨  本文图片由 厦门航标处 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