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海润码头全智能化改造工程首批联调现场。(厦门港务控股集团 供图)
近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公布半年业绩报告称,今年1—6月份,该集团在厦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47.08万标箱,占厦门港全港总量逾75%,营业收入大增,为全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43%、实现“半年红”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上半年,厦门市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厦门港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顶住外防新冠肺炎疫情输入带来的压力,聚焦‘融合、创新、提效’,在逆境中奋力拼搏,以优异的生产数据,展现‘主力操盘手’的担当作为。”7月23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立群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
丝路海运稳步增长
6月7日上午,集装箱船“西斯潘卢马科”号靠泊厦门东渡港区海天码头,这是今年厦门港第1000艘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船舶。该轮执行的东南亚航线,不仅把“一带一路”沿线热带水果、衣帽制品等货物运至厦门,还把机电产品、生产原料等运送至马来西亚丹戎帕拉帕斯、新加坡、菲律宾马尼拉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港口。这是“丝路海运”持续深耕“一带一路”海上大通道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全国72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共开行1418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3.52万标箱,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福建省66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共开行1308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7.7万标箱,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主要港口平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厦门港55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共开行1118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4.6万标箱,同比增长25.27%。
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已超过200家,“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72条,通达全球60余个港口。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多式联运部部长钱军介绍,搭乘回程中欧(厦门)班列,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木材抵达福建省厦门市后通过“丝路海运”航线前往越南胡志明港,全程大约20天,比传统运输方式节省15天左右。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南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聚焦“丝路海运”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联动发展,积极推动“运贸一体化”,努力扩大“丝路海运”品牌影响。加快推进“丝路海运”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联盟成员提供更多国际航运物流贸易全流程服务,通过数字化应用提升口岸服务能力,完善物流信息、通关监管、信用服务等综合配套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物流与信息流深度融合。继续打造互通互认的共同标准,完善“丝路海运”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标准互通、资质互认和信息互联,推广标准使用范围,让更多成员共享“丝路海运”发展成果。
“握掌成拳”满足需求增长
6月22日,隶属于万海航运美东线的“济春”轮 (英文船名:JEJU ISLAND)成功首航厦门海润码头。该航线由万海航运独家运营,共投入10艘2800—4000标箱集装箱船,挂港顺序为:台北—厦门—蛇口—盖梅港—纽约—萨凡纳—台北,厦门周六开航,到纽约、萨凡纳的航行时间分别为33、37天。
这是万海航运在厦门布局的第二条美国航线,也是厦门港与航运企业共同保障东南沿海外贸企业“两链”服务、齐力解决对外贸出口运力的“燃眉之需”的重要举措。此次“济春”轮满载起航,主要装载家居、鞋服等美国商超货品。
“今年以来,厦门外贸出口快速增长,集装箱运力、空箱需求旺盛,出口物流压力大。”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在厦门口岸单位、福建省港口集团、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紧密跟进客户需求和业务动态,不断吸引航运公司在厦门港新辟航线、布局加班船、增加空箱卸载等业务。截至6月底,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累计新辟航线达12条。
如何提质增效满足旺盛需求,避免被疫情拖住后腿?为保持空箱供应,保障产业链、供应链“两链”稳定,今年以来,厦门港口局联合口岸部门、港航企业,外拓源头、内挖潜力,千方百计确保空箱供应,从全球调空箱来厦,满足进出口需求。
上半年,在港口、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支持下,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打出一套“组合拳”——执行严格的疫情防控举措,始终保持港口“零疫情”;全力协调、挖掘、调动各方资源,“握掌成拳”应对业务重压;发挥全省港口整合优势,完善支线、驳运网络,主动搭建国际中转路径,国际中转业务同比大增4成;打造出口直装、卸船直提、水路提离等多项创新模式,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货物集聚;“散改集”业务开发新货种,带动散杂货吞吐量增长超3成。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
厦门港海润码头是全国首个实施全智能化改造的传统集装箱码头,记者从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了解到,海润码头全智能化改造工程,包括对8台桥吊、22台轮胎式龙门吊和44台无人拖车等平面运输设备的改造,以及后方远程操控系统的搭建,和5G及光纤网络的铺设。
近期,海润码头全智能化改造工程突破了数个技术难点,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改造并投入试运行。
同时,由厦门智图思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的改造项目——码头智能生产操作系统,也已经完成系统技术框架及核心模块的开发,并通过了第一轮功能测试,预计将在今年底前完成系统开发,并投入试运行。届时,整个码头前沿作业人员有望减少50%以上,后方堆场人员可以减少三分之二以上,码头整体效率提升10%左右。
今年上半年,放眼厦门港各大港区,一股干事创业的热浪悄然袭来。今年2月,厦门港古雷港区南8、9#泊位岸电工程竣工验收,该工程投用后,预计年用电量超过1200万千瓦时,每年可替代燃油消耗2484吨,节约船舶能源成本约324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71吨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量40吨,对港区降低污染、保护环境、降本增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5月10日,厦门港招银港区“散改集”的30个装载内贸进口高粱的集装箱,通过水路运输至海沧港区,从厦门多式联运港站装上火车,无缝对接的通过铁路发往福建南平,标志着厦漳港区“水转铁”海铁联运正式开通。
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厦漳港区“水转铁”海铁联运的开通,可进一步完善厦门多式联运港站的配套功能,提高厦门港物流服务效率,降低客户物流成本,畅通腹地物流通道,提升港口竞争力。同时,也将进一步深化港、铁、航运、客户等相关方的业务合作,吸引更多的腹地货源流入厦门港,开拓出新的港口业务增长点,促进海铁联运业务快速增长和发展,有效降低公路交通压力和汽运废气排放,优化厦门地区的运输结构和营商环境,助力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发展。
(全媒记者:王有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