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临港产业发展集结号
来源:本网
时间:2014-10-20 00:00
浏览量:
金秋的湄洲湾畔天朗气清,草木含韵。笔者探访北岸各项目工地,放眼120平方公里的半岛大地,处处是大开发、大建设,一派火热的施工建设景象。但见已投产的东吴港区东1#、东2#泊位码头现场塔吊林立,抓斗机擎起巨臂卸煤忙;赛得利差别化纤维项目生产区内,工人、机械繁忙作业,紧张有序;在建的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罗屿作业区等重点项目的施工现场,机声隆隆,车来车往。
从区直到基层,从干部到群众,大家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建设热情,吹响开发区新一轮“登高望远天地宽 ,凝心聚力谋新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集结号。
培植支点增后劲
港口和交通是开发区最大的优势,也是北岸开发区发展的基础。北岸持续攻坚大港口和大交通建设,加速推进东吴港区部分泊位工程进度,加强港口后方物流园区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吸引一批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龙头带动型项目在北岸集聚。
在招商方面,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着力引进与纤维产品相关的纺织、无纺布等医用和保洁品生产项目,与浆纸产品有关的包装、印刷项目,与罗屿铁矿石码头有关的粗加工项目,加快形成具有北岸特色的企业集群与制造业基地。
在发展壮大商贸物流业方面,开发区通过制定商贸物流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壮大商贸物流企业发展,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北岸并形成新的总部经济。
主攻重点保固投
北岸是莆田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的主阵地。近年来,开发区紧紧围绕“跨越发展、新城崛起”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的项目带动战略,相继引进了中铁、国投、国电、华电、神华、金鹰、泰盛、碧桂园、长盛等一批国企、外企和民企,在北岸投资建设130多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500亿元。
其中东吴港区可建44个泊位码头(其中40万吨2个、20万吨2个、15万吨11个、10万吨及以下29个)工程总投资280亿元,设计年吞吐能力达3.2亿吨以上,港口吞吐能力位居全国前十位;目前,已建成码头投产2个,总投资22亿元;在建码头16个,总投资93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码头26个,总投资165亿元。
港口建设全面铺开,码头集群,后劲十足,港口效益日益显现。1-9月份完成投资16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5.8%。其中1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45个市重点项目(含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9%。列入2014年市级"双百"开竣工项目计划的17个开竣工项目进展顺利,其中8个开工项目至第三季度已全部实现开工,原定第四季度开工的乐屿新城安置区项目已提前实现开工。9个竣工项目至第三季度已实现竣工7个,新文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和东吴作业区至纵一线(滨海大道国投段)项目分别计划于11月份和12月份实现竣工。
筑牢基点夯基础
得益于港口的崛起和完备的交通,开发区的临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全市“以港兴市,产业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东城西港”的发展格局,开发区在西部规划用地用海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园,着力打造浆纸、能源、物流三大基地,重点发展浆纸、能源、物流三大产业。
目前已在东吴临港产业园区落地和即将落地的重点项目共16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预计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完成产值超1300亿元,税收超110亿元,实现“千亿产值,百亿税收”的目标。临港产业的集群发展,成为助推北岸乃至我市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蔚蓝的海湾拥抱着你,远航的巨轮拉响汽笛。美好的家园充满魅力,辉煌的梦想书写着壮丽……看海西奋发朝气,北岸大地日新月异……”从港口建设全面加速、产业升级扎实推进、临港新城加快建设……建设图景气势磅礴,峥嵘乍现,港城崛起之势锐不可挡! 王雪玉

秀屿区以加快实现“港口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为奋斗目标,在积极发展临港产业的同时,注重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图为生机盎然的绿树和气势磅礴的塔吊相映成趣的秀屿区港口一角。张 萍
唐群英 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