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秀屿区乘势而上实现港兴业旺生态美 _ 媒体视角 _ 省交通运输厅

秀屿区乘势而上实现港兴业旺生态美
来源:本网 时间:2016-01-21 00:00 浏览量:
  从莆头作业区1号、2号泊位投产运营,到莆炎高速秀屿段通车;从PA6、华峰等项目投产,到医疗健康产业“一龙头三基地”蓄势崛起;从“幸福家园”试点深入推进,到每年都加大为民办实事项目力度……走过“十二五”,秀屿有着太多的精彩故事。
  过去五年,秀屿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60多亿元;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2010年相比,GDP增长2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5倍,财政总收入增长2.9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三五”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秀屿区正按照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区委三届十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朝着港兴业旺、富美秀屿的目标奋勇前进。
  开局起步之际,让我们透过以下几个关键词,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 依海而为“港口兴”
  【现场】记者近日来到秀屿港区的莆头作业区看到,1号、2号泊位已投产,3-6号泊位在建。这里规划建设25个泊位,将打造成具有枢纽功能的综合性港口物流园区。
  不远处,坐落着央企中海油LNG项目。其以LNG接收站为龙头,综合利用LNG及冷能,燃气电厂、槽车运输等项目相继落地,形成产业集群。1月初公布的全市2015年度纳税大户排行榜上,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公司、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七。
  而同位于湄洲湾畔的国投湄洲湾石门澳产业园,一期填海造地10平方公里,二期23平方公里已完成征海。这里渐成大项目磁场。
  【举措】港口是秀屿区的一大优势。近年来,秀屿区围绕“港口兴”,加大投入,完善港口建设,突破临港重大项目,港口开发蓄势勃发。
  “十二五”期间,秀屿区大规模推进湄洲湾港口开发,加快建设秀屿作业区、石门澳作业区和莆头作业区等一批深水泊位码头。随着国投等一批央企入驻参与港口开发,湄洲湾港口建设展现出恢宏的气势。秀屿作业区已建成万吨级杂货码头、3.5万吨多用途码头、10万吨LNG液化天然气码头、4万吨木材专用码头、3000吨级商业码头和3000吨级油码头等一批大中型码头,秀屿作业区2号10万吨码头正在建设;莆头作业区已完成码头规划,建设0.5万-7万吨级泊位25个,其中1号、2号两个4万吨级码头已投产运营,3—6号泊位码头正在建设。加快口岸检验设施建设,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同时,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区和物流、仓储、保税区等港口配套设施,主动对接国内外大型航运公司,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真正把湄洲湾港建设成为国际深水中转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主枢纽港。
  随着莆炎高速莆田段的通车,秀屿区还加快开发兴化湾南岸。围绕合理保护利用平海湾,该区把平海湾作为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注重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客商的对接,吸引旅游产业龙头项目入驻。
■ 统筹协调促“富美”
  【现场】在秀屿区东庄镇厝头村,一个名为“幸福壹号”的工程成为村里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原是撤并后的厝头小学旧址,今年以来进行修缮、利用,列入“幸福家园”试点建设项目之一,建有活动中心、食堂、健身舞台等,让当地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埭头镇筶杯岛在各级的联动帮扶下,筶杯码头完成改造,有线电视网络进村入户,渡船更新了,道路干净清洁了,饮水问题也解决了。村里还计划发展海钓、乡村旅游等,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秀屿区许多村居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海上养殖、设施农业、金银珠宝加工等产业,努力实现强村富民。
  【举措】民生工作,始终是秀屿区委区政府关注的重点。该区着力通过办好为民实事、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精准扶贫等措施,力促“百姓富”、“生态美”。
  办好为民实事。把有限的财力投在民生事业上,2015年共确定1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总投资21.4亿元。实施帮扶工程,落实17个相对落后村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关注困难群众,落实领导挂钩贫困村制度,实施精准扶贫脱贫,通过“四个一批”,因村因人施策。
  致力社会事业。教育方面,全面完成校舍改造重建任务,新建幼儿园18所,改造薄弱学校85所。医疗卫生方面,建成区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和月塘乡卫生院,改造乡镇卫生院,提升村级卫生院所75个。文化设施方面,提升7个乡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农民健身场所、激情文化广场村居全覆盖。社会保障方面,完善7个乡镇敬老院配套设施,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健全结对帮扶关爱机制,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借助区妇幼中心平台,加强妇女权益保护;依托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为残疾人群提供更多服务。治理创新方面,完善集中联片治安巡逻机制,推广治安防控立体化、服务管理网格化、矛盾纠纷调解多元化,营造和谐氛围。
  投资25亿元建成涵港大道秀屿段、清塘大道、秀屿大道、毓秀路、后井街、岭美街等市政道路36条,总里程80公里,形成“九纵九横”的城市道路交通格局;硬化农村公路718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班车”;建成陆岛码头19个,海岛村渡船全面更新,7个海岛村全部实现“岛岛有交通码头”目标;各幸福家园试点村新建激情文化广场21个、文化活动中心7个,老人活动中心6个,率先建设数字农家书屋;新增电子警察村居38个,新建视频监控3700多个……城乡一体化,给该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当前,秀屿区正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336”工程,壮大临港工业、做优做细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有效改善民生,全力建设港兴业旺,富美秀屿。
■ 转型升级“产业旺”
  【现场】在秀屿城区的普天药械交易网办公楼下,新添了一排整齐的店招,从上面的“医疗”、“药械”等字眼可看出,入驻这里的药械公司愈来愈多。落地秀屿的福建健康产业园正释放着“磁吸效应”。
  走进秀屿木材加工区,原木的独特气味扑鼻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该加工区入驻企业不断增加,原木进口也逐年增加。
  漫步在盐碱地上崛起的上塘珠宝城,映入眼帘的是展示在玻璃柜内造型各异、精雕细琢的金银首饰。
  【举措】立足自身优势,秀屿区特色产业异彩纷呈。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336”工程,与秀屿区密切相关。该区紧抓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做大增量、优化存量,力促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壮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化工新材料、纺织新面料、能源等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其中,一期总投资30亿元、年产30万吨PA6切片的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总投资200亿元的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己内酰胺(CPL)产业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依托东峤工业园区,以华峰为龙头,加快华锦纺织、华彩无纺布等项目建设,打造全省高端鞋服面料生产基地。以中闽、龙源、福能风电企业为龙头,建成230万千瓦海上风电建设。
  培育新兴产业。医疗健康产业方面,发挥“民营医院之乡”资源效应,借助莆田健康产业总会平台,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园区,坚持以市场换投资,吸引莆系医疗企业回乡投资,对接引进山东威高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建设新安国际医院、质子治疗中心等一批特色专科医院,日前已有1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园区;依托普天药械交易网平台,建立辐射全国的药械、耗材交易中心,普天药械交易网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A证,是福建省首家取得该证的第三方药品交易平台。海洋产业方面,打响“南日鲍”品牌,加快后海水产品加工区建设,培育一批海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同时,该区推动林产品加工、银饰珠宝等特色产业精细化发展;抓紧石门澳、莆头、东峤等3个新兴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图为药械公司入驻装修。



产业园区积极构筑。图为石门澳产业园。
特色产业做优做细。图为秀屿木材加工区。



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图为从土海湿地公园上空航拍。



幸福家园惠及民生。图为乡村建成多功能运动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