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港口觉醒托起港城梦 产业崛起绘就新蓝图 _ 媒体视角 _ 省交通运输厅

港口觉醒托起港城梦 产业崛起绘就新蓝图
来源: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 时间:2014-12-15 00:00 浏览量:
  福建湄洲湾北岸开发区2010年国土面积1370平方公里(其中蓝色国土面积1250平方公里),辖山亭、东埔、忠门三个镇,38个村(居),户籍人口15万人。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固投2亿元、财政总收入1.66亿元。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58亿元,比2007年增长131.9%;完成固投170.3亿元,是2007年的85倍;完成财政总收入5.01亿元,是2007年的3倍。
  北岸开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区位、妈祖文化、民资等四大发展优势。一是港口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坐拥湄洲湾、平海湾两大海湾,海域面积达12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7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5公里,可建成2万-40万吨级散货码头44个,设计年吞吐能力超3亿吨,是莆田港口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东吴港区在建的东吴作业区和罗屿作业区,是福建省“两集两散”中的重要港口群。二是区位优势明显。位于闽东南沿海中部要冲,距台中港仅72海里,是大陆离台湾直线距离最短的港口,将成为经济、便捷、效能高的对台大宗散货中转口岸。向莆铁路和湄洲湾港口东吴铁路支线相继开通后,东吴港区成了福建省颇具发展潜力的大型深水港区,也是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的重要出海口。三是妈祖文化独特。开发区山亭镇港里村是妈祖诞生地和妈祖文化发源地,每年前来进香朝拜的境内外香客游人超过50万人次。通过发挥妈祖文化优势,规划建设妈祖城,充分发挥在对台交流中的先行先试作用,着力打造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四是民间资本雄厚。开发区地处忠门半岛,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大批的忠门人闯天下,享有“一挑蒸笼闯天下”之美称。凭着“敢为人先,勇闯天下”的精神,企业家遍布全国各地,外出人员占全区人口的50%以上,主要分布在辽宁、北京、青海、重庆、内蒙古、宁夏、山东、上海等省市,经营范围涉及木材、建材、物流商贸、金融、文化、厨具、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其中建材市场特别是木材市场占全国市场份额达70%以上,民间资本相当雄厚。
  作为莆田市“一核双翼三基地”发展布局中的“一核”和全市港城崛起的主战场,湄洲湾北岸开发区在生产力布局上着力以港口带动产业,以产业推进城市化,充分发挥自身的后发优势,确立了“港口立区,工贸兴区”的发展战略。经过几年来的开发建设,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东城西港”、“一园三城”的发展格局,即在开发区东部打造以妈祖城为核心,大地城、北江新城为拓展的滨海新区,在开发区西部构建以东吴临港产业园为核心的临港产业集群。
  湄洲湾北岸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湄洲湾北岸开发区将牢牢把握机遇,用好用足政策,勇于担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更高的起点上全力推进开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该负责人说,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建设要依托湄洲湾天然深水良港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交通设施。做到以下五个要素:一要着眼长远谋跨越。作为全省十大新经济增长区域之一和莆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发区承载着“北岸上,莆田兴”的重任,理应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进程中勇立潮头、抢占先机。我们将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作为推动临港发展的第一动力、破解发展难题的强大武器、提升精气神的有力支撑,以思想大解放营造发展大气场,以亮剑冲锋、争先进位的强大动力,助推开发区发展大跨越;充分利用开发区的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后发潜力,持续巩固好、保持好、发展好当前良好势头,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和滨海新城建设,力争到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固投460亿元、财政总收入35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二要立足当前谋全年。引领全区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明晰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紧盯开发区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全区上下同心同德,以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强大合力,主攻开发区20大竣工、20大在建和20大前期重点突破项目,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安排,主动作为,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力争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亿元,可比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15亿元,同比增长26%;财政总收入达6亿元,同比增长20%,推动开发区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三要发挥优势,建设大港口。港口优势是开发区最大的发展优势。在建的东吴作业区和罗屿作业区,是福建省“两集两散”中的重要港口群,港区可建2万-40万吨级码头44个,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2个,在建16个。我们将牢牢抓住“港口觉醒”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港口开发建设,力争到2018年投资90亿元以上,建成码头18个,实现吞吐能力达1.6亿吨;进一步加快联检机构、保税仓库、海上指挥中心、海上应急中心和海上搜救中心等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集疏畅通的港航交通保障体系。当前,重点推进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一期工程建设,力争10月份实现竣工试投产;全力推进罗屿作业区8号、9号泊位工程建设,确保2015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湄洲湾航道三期疏浚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全面建成。四要加快步伐,构建大交通。立足大港口,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一高三铁四纵五横”的集输运大交通体系,至2018年,力争投资80亿元以上。2015年实现罗屿铁路支线、荔港大道东吴段、东吴大道建成通车,完成新文公路、忠东路改造提升;2016年实现纵一线(平海湾路堤)、海滨大道、金湖大道等建成通车;2018年前实现滨海大道全段贯通。当前,重点推进总投资达24.5亿元的荔港大道北岸段、东吴中大道二期、罗屿疏港公路、西埔通港大道、罗屿铁路支线、国投配煤铁路支线等在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8亿元的海滨大道、城港路三期、迎宾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年竣工4.6公里、在建23.4公里、开工5.6公里、完成前期14.8公里,尽快形成便捷的集铁路、公路、海运于一体的大交通网络。五要统筹规划,完善大配套。结合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试验改革,重点推进220KV东埔输变电工程、北岸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妈祖城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西山防洪排涝工程、金钟引水配套工程及市政燃气管道等城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滨海新城配套功能。
  接下来,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将按照莆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盯“主攻222,确保332”(即加快推进20大在建项目、如期实现20大项目开竣工、重点突破20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实现固投、GDP、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30%、30%、20%)的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坚定信心、理清思路、破解难题,确保全面完成莆田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突出重点,主攻项目建设。作为全市临港产业突围的主阵地,我们将主攻临港项目不动摇,全力打好临港产业突围攻坚战。二是发挥优势,培育第三产业。依托港口资源优势,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思路,我们将大力培育第三产业,积极扶持商贸服务、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产业发展,全力提升三产发展规模和质量,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短板”问题。三是注重协调,实现港城互动。在抓好港口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滨海新城规划和建设,实现港城互动、协调发展。四是健全机制,破解发展瓶颈。建立征迁专业化、报批专人化、督查绩效化、协调常态化、融资多样化的项目工作保障机制,千方百计推动征迁,保障项目建设的用地、用海供给,统筹全区范围内土石方供应,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抽调业务骨干,配强专职报批力量,确保项目前期报批工作有效推进。五是转变作风,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落实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着力改进作风,固化活动成果,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
  上述负责人表示,开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已经满弓待发,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号角已经吹响,让大家拿出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气概,始终保持想干大事、敢干大事、干成大事的良好精神状态,在莆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奋勇争先,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进开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福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