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色的希望——莆田驶入新一轮港口经济大发展快车道侧记
来源:本网
时间:2013-02-25 00:00
浏览量:65
2月21日上午,一艘巨大的国际航运船舶停靠在东吴港区东1#深水泊位作业。这艘船是巴拿马籍“阿诗雅之星”号,承载5万吨印尼煤炭。这是莆田口岸东吴港区实现首轮外贸船舶进靠,标志着莆田口岸东吴港区正式开通国际航行船舶航运工作。这是我市进一步融入海西发展大局、深入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我市打造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一大成果。
今年1月30日,国家交通运输部批准莆田口岸东吴港区东1#、东2#泊位可临时进靠国际航行船舶进行进出口作业。不到一个月,莆田港口就迎来了首轮外贸船舶。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港区建设,港口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秀屿、莆头、罗屿、东吴作业区大量深水泊位群以及湄洲湾三期航道等一批港航项目的陆续兴建与投产,铁矿石、木材、油品、天然气和煤炭“五行”基地加快建设,物流基地的发展,湄洲湾天然良港优势将得到全面挖掘和充分利用。
东吴港区东1#、东2#泊位总投资22亿多元,靠泊能力分别为20万吨级和10万吨级,年设计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配备先进的装卸、转场和自动煤炭采制样分析等设备,通关设施配套齐全,能够全天候及时开展口岸查验通关业务。堆场陆域总面积93万平方米,一期已经建成58万平方米,可静态堆存360多万吨煤炭或480多万吨铁矿石。
今年9月向莆铁路、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将建成通车,一条全新的连接中西部内陆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港铁联运大通道即将形成,莆田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时代即将来临。
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小健说,莆田口岸东吴港区港阔水深,通航条件优良,港湾不冻不淤,港区物流吸纳能力巨大,既可“水运”转运,又可实现无转场的海铁联运,是口岸现代物流的理想场所。未来,将把湄洲湾北岸的港口项目打造成为以煤炭货物为主的大宗散货仓储物流链服务中心、海西大宗散货物流中转基地和服务中西部、对接闽台闽赣的重要港口,推动“以港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实施。
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晓明说,将依托湄洲湾天然深水良港的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充分利用向莆铁路支线直达港区的优势,深入内陆经济腹地,倾力打造内陆地区物流供应链,同时把握外贸市场,通过建立保税堆场等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将东吴港区建成国内对台大宗散货原材料供应的重点窗口,全力构建湄洲湾中转枢纽港口,为莆田经济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莆田港的后发优势已经迸发,莆田正驶入新一轮港口经济大发展的快车道。
本报记者 卓晋萍 文/图

图为东吴港区东1#深水泊位码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