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湄洲湾畔大港建设“热” _ 媒体视角 _ 省交通运输厅

湄洲湾畔大港建设“热”
来源:本网 时间:2014-07-14 00:00 浏览量:63
□ 本报记者 林圳勇 通讯员 林慰敏 黄景英 蔡珊珊 
  7月7日,正值小暑时节,烈日当空。在国家“北煤南运”战略重大支撑项目——福建国投湄洲湾20万吨级煤炭码头一期项目建设现场,施工热火朝天。
  在项目工地码头广场地面上,几十名穿着工作服的施工人员正有序地进行连锁块的铺设工作。尽管汗水顺着褐色的脸颊不断往下流,但是他们丝毫没有放松手中的活。
  “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的衣服就没有干的时候,每天都会被汗水浸透好几次,下班时衣服都是湿漉漉的。”一位正在喝水的工人坦然地说,“看着项目工程从无到有,慢慢成型并建成投用,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不远处,连接水中码头与陆上堆场的引桥、引堤上,工人们也正紧张地安装输煤皮带机。这是该项目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后进行扫尾施工的场景。而深植于海水的码头上,4台全新卸船机巍然屹立,准备迎接入港的运煤船只。预计,工程将在9月底建成并试投产。
  “该工程建成并试投产,将使湄洲湾港年吞吐能力再增加1500万吨,届时全港年吞吐能力将近1.2亿吨。”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工程分三期,一期工程包括10万吨级、7万吨级煤炭接卸泊位各1个(水工结构按靠泊15万吨级散货船设计),年设计通过能力1500万吨。二期、三期工程年设计吞吐量分别为2500万吨、4000万吨。
  国投湄洲湾港口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三期工程建成后,这个项目将成为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煤炭供应、储备基地。”
  与港口建设火热程度相比,湄洲湾港口生产热度也毫不逊色。在湄洲湾东吴港区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东1-2号码头泊位的煤炭装卸现场,更是一派繁忙。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卸船最为关键,最为辛苦的便是卸船机司机。他在50多米的高空,要十几个小时的低头作业。但记者发现,他对抓斗、船舱、物料有着极高的敏锐度,每次放斗、抓料都能做到快、准、稳,有效地保证了装卸效率。
  “为激发劳动热情,提高生产效率,公司还采取岗位竞赛、五星班组评比等措施,使生产纪录不断被刷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日前满载7.7万吨煤炭的“福意”轮靠泊期间,平均卸船效率达2314吨/小时;载货量3.5万吨的散货船“华鲁海2”轮靠泊期间,平均装船效率达1858吨/小时……
  傲人数字背后,是工人们的默默坚守与辛勤付出。根据计划,今年湄洲湾港将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500万吨,比增12.1%。至6月底,湄洲湾港口已完成货物吞吐量3275万吨,比增18.7%,完成年度计划的50.4%,全港生产发展形势喜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