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重点项目迸发新活力
秀屿区借助向莆铁路引进大项目发展势头强劲
来源:本网
时间:2013-06-03 00:00
浏览量:
5月31日,笔者在秀屿区湄洲湾石门澳产业园区内看到,由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占地约5000亩的CPL产业链项目用地土方回填工程正式进场施工。该工程的动工建设,标志着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聚酰胺6(PA6)切片建设项目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投产后,年产值将达60亿元,实现税收2亿元。
该项目落户湄洲湾石门澳产业园区,正是看中秀屿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向莆铁路交通的优势。借助临港优势,秀屿区加强与央企、省属企业、全国行业领先企业、民营500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对接合作,策划生成和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通过引进大项目,实现临港工业大发展。
■优良设施引来大项目
近年来,作为湄洲湾港口核心区域的秀屿区,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港口、交通设施,搭建工业发展平台。
湄洲湾可建大型深水泊位100多个,1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1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港,30万吨级巨轮可在港停泊。湄洲湾秀屿港于1999年起对外籍船舶正式开放,为国家一类口岸,至今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港口通航。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湄洲湾港口建设展现出恢宏的气势。秀屿港区已建成万吨级杂货码头、3.5万吨多用途码头、10万吨LNG液化天然气码头、4万吨木材专用码头、3000吨级商业码头和3000吨级油码头等一批大中型码头,秀屿作业区2号10万吨码头正在建设,莆头作业区1-25号泊位码头已完成规划,1-6号泊位码头陆续开工建设,1号、2号码头即将投产运营。
“以港兴市,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金、木、水、火、土”五行基地的建设,风生水起的莆田开始乘势崛起。秀屿区借助湄洲湾港阔水深、不冻不淤、风平浪静、航道顺直深宽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目前,中海油、国投、国电、鞍钢等一批央企入驻秀屿,参与港口开发和临港工业项目建设,开启了秀屿区临港产业发展的新纪元。与央企的成功对接,不但给秀屿带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优化了全区的工业产业结构。
■重点项目迸发新活力
临港工业园区作为秀屿工业发展的一大平台,经过几年来的开发建设,已经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今年园区共安排重点项目36个,其中在建重点项目19个,预备重点项目4个,前期重点项目13个;固定资产投资53.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7.8亿元,限上商贸企业销售额2亿元。我们将分解任务、加强服务、攻坚克难、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做到重点项目重点支持,重点保障。”秀屿区临港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金佳介绍说。
据了解,重点项目落户后,秀屿区采取全程保姆式服务,力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对这批重大项目,当地主要领导直接担任项目工作小组的组长,亲力亲为去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为有效促进项目建设,区委、区政府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出台了《关于落实项目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办法》,于每月第二、第四周的周二晚上召开项目工作推进联席会议,提出解决项目运行中遇到问题的办法、措施和意见,形成《专题会议纪要》,督促抓好落实。通过统筹协调推进,把好各个项目建设的时间节点,主动服务项目,为重点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新兴园区延伸产业链
位于秀屿区东峤镇的峤江工业园区创业北路于5月23日正式竣工。创业北路是该园区的第一条主干道,也是第一条采用BT融资方式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724万元、道路长600多米,双向六车道。该条道路的竣工意味着峤江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为了进一步延伸秀屿区临港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效应,秀屿区于2012年7月份在东峤镇建立峤江工业园。该园区规划定位以木材加工产业链为导向,以木工机械设备和五金配件生产为主导产业,同时配套一定服务设施的现代木材加工相关产业片区。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268.88公顷,距离火车站12公里、秀屿港16公里,已投入使用的涵港路、横贯整个园区的疏港路等快速公路将峤江工业园与它们紧紧相连。工业园区还将建设员工公寓、星级酒店、幼儿园、养老院、超市等配套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后勤保障。
为拓宽落户企业融资渠道,峤江工业园区还成立了秀屿区木材加工区峤江实业有限公司,打造常态化招商平台,引强联大,拓展发展空间,狠抓项目招商,提速项目建设,强化企业管理,不断加大落地项目推进力度。目前,园区已与福建新正兴工贸有限公司、福建大东方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书,企业的填土签约也已完成。该园区将继续跟进各个企业项目进度,梳理出项目报批的工作流程,全程跟踪办理,及时送审送批,防止出现“梗阻”情况。 张萍唐群英文/图

图为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鸟瞰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