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交通服务港口经济建设
来源:本网
时间:2012-11-28 00:00
浏览量:91
“现在从山亭镇东吴港收费站进莆永高速,到莆田市区只要30分钟,比原来节省20分钟。”昨日,谈起11月18日刚刚开通的莆永高速北岸段,北岸山亭镇个体户林万福由衷高兴。老林从事海鲜生意十几年,常年承包一辆货车往莆田市区、福州、泉州、浙江等地批发市场贩卖海鲜。“以前只有一条新文路通往市区,经常堵车,活鲜在路上经不起耽搁。如今,新文路拓宽了,连接市区的还有城港大道,高速路又开通了,出门做生意更方便了。”林万福说。
2007年,伴随着妈祖城及东吴港区开发的号角吹响,湄洲湾北岸大交通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五年间,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铁路、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遍地开花,全区通车(含在建)公路里程从163.7公里迅速增加到248.9公里,在莆田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硬化公路”目标,建成了罗屿轮渡码头,彻底解决了罗屿岛“出行难”问题。
2008年,以服务妈祖城及临港产业发展为重点的省道201线北岸段东吴路堤、妈祖城路堤率先投入使用。同年11月,《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区域路网规划》正式出台,一幅四通八达、辐射全区的路网格局蓝图应运而生。
港铁联动、疏港联运。2009年2月,总长15.37公里的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北岸段全线动工,同年9月3日,莆田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储万亩地,投百亿资,建疏港路”的重大决策,这场以“加快疏港公路建设”为标志的攻坚热潮掀开了北岸公路事业的新篇章。辖区内城港大道、东吴大道、工业大道、西埔通港大道、荔港大道、金湖大道全部列入全市疏港道路建设一盘子计划中,举全市之力破解北岸交通发展瓶颈。2010年5月,北岸第一条高速公路——莆永高速公路北岸段破土动工;2012年4月12日,跨海连接北岸东埔镇与罗屿岛的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罗屿特大桥正式开工建设,特大桥全长765.75米,建成后将在短期内成为通往罗屿岛唯一陆路通道,对推进罗屿40万吨干散货码头建设、打通进出岛货物通道将起到关键作用。
五年间,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98亿元,围绕“一高两铁三纵四横”,以疏港通道为重点、以农村公路为依托、以附属道路为补充的集疏运综合网络全面形成,基本实现了乡镇、村通县区、通市区“1小时交通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