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马尾区马限山南麓,门墙高耸、绿瓦红墙。这座与山水相伴的昭忠祠,负山面江,坐落于此,静静地诉说着一段沉重的故事。
地处闽江下游的北岸的马尾,历史上是福建省的军商要港,省城福州的水上门户。
1866年,为巩固海防、捍卫海权,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此创办福建船政局。秉持着崇尚科学、勇于变革,博采众长、科教创新精神,福建船政艰苦创业,为国图强,培育出陈英、吕翰、许寿山、邓世昌、刘步蟾等众多铁骨铮铮的爱国主义者。
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6艘军舰侵入马尾港,企图吞占马尾船厂。
福建军政多次请求沉船堵塞闽江口,对侵入马尾的法舰先发制人,发动进攻。可清廷昏庸,幻想议和,指示“彼若不动,我亦不发”。
1884年8月23日,法舰突然对清军军舰开火。船政水师仓促应战,全军将士竭力奋战,不畏强敌,宁死不屈,战至最后一刻,几乎全军覆没,牺牲将士达800余人。
面对敌人,他们殊死抵抗,面对绝境,他们以死明志。战后第二年,昭忠祠设立。甲申烈士的英魂得以安眠其中。马江之战虽然失败,却加速了北洋海军的建设步伐。
1894年,在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中,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以船政毕业生为中坚骨干的北洋海军,顽强作战,与日军初战丰岛,鏖战黄海,在威海卫保卫战中,苦战至弹尽粮绝而悲壮覆亡。201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烈牌位,也入祀昭忠祠。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古厝》一书撰写了序言。序言中写道:
“当我们来到马尾昭忠祠,它正语气凝重地向我们叙谈福建水师遭到法国军舰突袭奋起反抗的悲壮历史。”
如今,步入祠中,仍可以从展陈的文字、图片中感受到,那段海军将士英勇拼搏、誓死不屈的悲壮历史。
通过回廊上的祠碑、神龛上的灵牌,仿佛又能看到,那片浴血奋战的海,那段可歌可泣的诗......
巍巍昭忠祠,荡荡马江水。船政人所点亮的星光,在今日亦当化作明灯,引导党员干部厚植家国情怀,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